消毒柜誕生的故事
康寶,起源于陳孟對消毒碗柜的構思
1985年的夏天
“甲哥,你想你家里的碗筷不被蟑螂螞蟻沾污嗎?我構思了一個產品,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時任順德縣杏壇鐵工廠副廠長的羅小甲讀著打鐵學徒時代的師弟陳孟的信。第二天一大早,羅小甲騎著一輛嘉陵摩托車,直奔中山陳孟的家。
陳孟取出三張圖紙,講述說:“前兩個星期天的早晨,我起床,來到廚房,看到我嫲嫲(奶奶)正在把碗柜里的杯盤碗筷全部拿出來清洗,又用開水煮,準備一家人早餐使用。此情景觸發了我的靈感,我想,能不能做一個完全密封的碗柜,螞蟻和蟑螂等都進不去,既可以放置餐具,又可以殺菌保潔的呢?……”
于是,這位1974—1977年在鐵工廠當學徒,在國家恢復高考當年(1977年)便即考進華南理工大學船舶制造工程系學習五年,畢業后分配到廣東中山粵中造船廠任技術員的陳孟,利用業余時間,畫了三張消毒碗柜的簡圖(平面圖、俯視圖和左視圖各一張)。
羅小甲興高采烈地帶回了那三張圖紙,交給了時任杏壇鐵工廠廠長蘇文業??上?,由于決策、人才、技術、資金等一系列問題,消毒碗柜的研發一直進展不順。
康寶第一代消毒柜
康寶,起步于羅小甲對消毒碗柜的成功組織研發
1987年夏季的一個夜晚。
晚上8點左右,羅小甲食完晚飯,習慣地回到辦公室,恰好時任鐵工廠技術員的梁冠智也回來了。這時,電話鈴聲響起。“阿甲嗎?”“是”,“有居民投訴你們鐵工廠的廁所流出很多糞便,臭氣熏天,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我現在有時間,我想過去看看”“好,明天我也正準備修的”。這是時任順德縣杏壇鎮黨委書記黃炳堅打過來的電話。
很快,黃書記來到鐵工廠,視察了待整修的廁所并與羅小甲商量整修措施后,坐下來,問:“阿甲哦,你們工廠有什么新產品搞???”“有啊,書記,有兩個,一個是消毒碗柜,一個是自動報警的煮開水的壺,可惜手頭沒有資金搞”。“搞你那個消毒碗柜要投入多少錢?”“起碼要50萬-100萬左右吧”。“我給你30萬,不計算利息,一年后返還”“唔,不是很夠,(旁邊的梁冠智拉了拉羅小甲的衣衫)……但也可以先啟動了”。
于是,在羅小甲的組織下,消毒碗柜的研發重新起步,經過梁冠智等技術小組全體人員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1988年5月,康寶第一臺電子消毒碗柜誕生。
康寶,這個閃亮的名字誕生于民眾和民主
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邊討論,一邊報上想到名字,有“家寶”“康寶” “家家”“衛寶”等,大家用筆把名字寫上白紙,一個個貼到墻上。隨后,大家分別投票,每人選一個名字打鉤。
由于大家都知道,消毒碗柜這個即將誕生的獨創性產品能夠改變使用者的生活衛生習慣,推廣之后可以創新人類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當之無愧是人類生活的“健康之寶”。最終,“康寶”兩個字得到最多的票數,順理成章地成為第一臺消毒碗柜的閃亮名字,同時,它也是不久之后的1988年8月18日成立的順德杏壇康寶電器廠的企業名稱。
提出“康寶”這個名字的職工陳同友獲得鐵工廠200元的獎勵。
康寶最初的圖形商標,出自一個年輕大學畢業生之手
羅小甲想,僅僅有“康寶”兩個中文字還不夠,最好要有一個圖形,把康寶兩個字和一個圖形結合起來使用,貼在消毒碗柜的門上,康寶商標一定會更加醒目、顯眼。于是,他找到其中一位叫鄺新業務員,委托他叫他剛剛在讀城市建筑設計學院系讀書的兒子——鄺永雄幫忙設計。
就這樣,一個出自于年輕大學生的之手第一個圖形商標“康寶牌+KANG BAO+圖形的組合商標(商標注冊證號325344)誕生。這個商標申請注冊的時間是1987年,獲準注冊時間為1988年,注冊類別為第18類(現在屬于第11類),核準使用的產品是紅外線電子碗柜。
康寶商標誕生至今,無論圖形商標后來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康寶”兩個中文字商標,從1987年開始使用,1988年核準注冊后,一直使用至今。